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0802/answer/1133871360作者:小智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0802/answer/11338713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吸引力法则属于心物一体论。它不偏向唯物,也不偏向唯心。也不同于心理学。因为很多人都误认为以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一种心理调节,然后让人积极的行动。所以本文将从心理学开始,带你区分清楚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第一,大多数人对吸引力法则都有一个误解许许多多的吸引力法则讲师都在讲这么一个套路:
第一步,你要放松自己的心情;
第二步,想象一下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比如你想要一个学位,那你就想想学位证书是什么样的,得到这个学位以后的你是个什么情景,越详细越好,你要非常相信自己能够得到这个东西
第三步,向宇宙、或者向上帝,索要这个东西,把它吸引过来;
第四步,想象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个东西,并为此向宇宙或者上帝表示感谢
最后一步:等着。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得到这个东西。·····总结一下就是:
https://pic3.zhimg.com/80/v2-7c1b42f11a894201c0a44f78e22dfb9c_720w.jpg第二,心理学界为什么反对上述积极的幻想?心理学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当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内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下决心或者做计划。下了决心以后,你的自我感觉好了一些,感觉一好,张力自然就释放了。于是,行动的动力反而减少了。
有些时候,你会买很多书,却从来不读;
买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
买了很多课,却不好好听。以前你会以为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没法坚持。但实际上,买书、办卡、买课,本身就有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目标带来的张力来缓解我们自己的焦虑。
心理学认为大脑分不清什么是计划和决心,什么是真正的行动。有时候就因为我们下了决心,做了计划,大脑就会误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行动的张力就被消减了。
从张力的角度看乐观幻想无助于更好的实现目标,所以心理学反对乐观的幻想。
心理学承认,人需要积极乐观的幻想,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希望。所以当一件事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会幻想克服掉困难和达成结果之后的场景。
可是从张力的角度,积极乐观的幻想可能也没那么好了。因为它可能会减少你行动的动力。
比如,有一个研究就发现,幻想自己成功减肥的女生,她们的减肥成效要远远低于那些幻想自己会遇到困难的女生。
乐观幻想还会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感觉到幻想受威胁时,会通过想方设法不去跟现实接触,来努力保护我们自己的幻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在幻想中你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你会害怕去接受挑战,因为如果接受了挑战而你失败了,那幻想就没法持续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当初我在学习吸引力法则的过程中内心被重击了一锤的原因,怎么看很多同学都是在乐观幻想了让自己感觉好。
第三,心理学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实现目标的?心理学家们也通过另一系列大量的实验证明,天天想着自己每天要克服的障碍是什么,目标感很强。这堆人中,虽然有很大部份是瘫痪阵亡了,但是从统计概率的数据看,这类人实现目标的人数要远远多过乐观幻想的人数。
但天天想着要克服的障碍也导致一部分人自暴自弃,逃避不想做事。所以他们就用了一个这种的方案:先幻想下美好的未来,再观想自己要克服的障碍给自己一盆冷水
这种方法叫做woop思维:
https://pic2.zhimg.com/80/v2-27c7fb0fe5a5acd4166d4180f54f131b_720w.jpgW ——Wish,就是愿望的意思。你可以先想想你在本周、本月或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
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两项是增加目标的张力。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计划。心理医生通过大量实验表明,纵使运用了woop思维,还是有很多人趴着,觉得对要做的事提不起劲,依然想拖延。
所以,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到了更好的数据,发明了一个能更好消除阻力的新概念:执行意图
有了执行意图后,没有拖延而去好好实现梦想的人数又增高了很多!所以执行意图被心理学界称之为“大脑黑客”
执行意图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让你在设想未来要做什么的时候,用一个条件语句——“如果……就……”。(和吸引定律的投射有点像)
心理医生在大量的咨询里一般都会以woop思维和执行意图的套路来问来访者
以来访者想当产品经理为例,心理医生会这样问来访者
“如果你成功的转行做了产品经理,会有什么好处呢” (W —Wish)并引导他更好的憧憬未来( O——Outcome )
“那转行成为产品经理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障碍?”( O——Obstacle 泼冷水)
“如果你遇到障碍,情绪不好了,想逃避时,你会怎么克服?”(执行意图如果~~~就)
“万一你在过程中遇到障碍,觉得自己没有做产品经理的天赋,不想好好学习了,怎么办?”(执行意图如果~~~就)
要求来访者针对这个怎么办,写下自己的计划( P—Plan计划)心理学里的执行意图和woop思维对于很多人都是有效的,但只是有效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纵使用了woop思维,也用了执行意图,自己还是拖延,有些时候瘫痪起来做事依然不想做。纵使做了心理咨询,也是对生活提不起劲。
心理学属于行动创造论,行动创造论是有局限性的。而吸引力法则属于能量创造论。
行动创造论的局限性——一种行动,不同结果你看到这个人采取这种行动与做法得到这种效果,你看到另一个人有样学样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做法,而在于其他····
行动,做法都是意念的外延。我们可以做此观察:是否每个人用这种做法都会取得同样的结果?
经验法则告诉我们,通常不会。
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做法,做出来的结果和味道还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食谱,两个煮出来的东西也会有高低。
行动背后的感觉源点,才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能量创造论是需要衡量你这个行动的背后是从丰盛的感觉源点流露,还是从匮乏的感觉源点流露?
成功者成功之后都开始写书,总结自己的成功系统模式并传授之。买的人很多,因为他们都想要复制成功者的成功到自己的身上去但是因为看了这本书,学了这套系统模式而成功的寥寥可数,为什么?
买的人很多,学的人很多,成功的却不多!
他们如果没有成功的意愿根本不会买书来看!人们不会为他所没有意愿的东西花钱的!
如果这套系统模式真的是“验证成功”,为什么简单相信听话照做的人没有成功?
照理说,同样的行动,即使无法 10%得到同样的效果,至少也应该相去不远,即使无法相去不远至少也应该得其一半。但是往往连一半的效果都跟不上!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分布点,每一刻度皆有分布。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成功的学了更成功,平庸的学了依然平庸!
一本书、一个课程的一套【系统模式】教出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受益,但是真正突飞猛进的人是很少的。
第一种人最多:学了只是长了自己的见识,知道多一点,但是对自己的位移改变不大;
第二种人不多:某一句话、某个灵感对自己有所启发,改正了某个盲点,提升了效率与生产力。回收数倍于付出,他会觉得读了这本书、上了这个课很值得!
第三种人最少:听了之后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一飞冲天、立地成佛。180 度扭转,扭转了再扭转!一夜成名,一夕致富。 但是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到:这些人读了这本书之后(或上了这个课程之后),会得到什么结果,跟这本书(这个课程)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每一个人能够受益多少,都不是这本书、这个课程决定的,而是跟这个人目前所处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阻力很大的人,学了之后只是扩大知性,没有产生振频上的实质位移,因此处境也没有产生位移。
阻力参半的人,学了之后突破了某个缺口,所以有所提升。 神话式转变的人,往往是那些要了很久,在能量层面上也僵持了
很久,突然间外在的某个当头棒喝打在点上,于是就顿悟了!虚空粉碎,恍然大悟。他找到一个舒缓点,每次想起这个,他的阻力就能够消融!
这就是为什么,复制同一套系统模式的人,出来的结果却会千差万别,相去甚远!
因为【内因外缘】,关键在于:你是否在对的时间点被打到对的位置上!
吸引力法则(能量创造论)讲的是什么?如果你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你会发现,我佛爱因斯坦他一生都在反对量子力学。因为量子物理中的很多东西颠覆常识。
而科学家们发现量子物理的过程竟然是靠接收“灵感”,而这个“灵感”究竟从何而来?科学家们证明了灵感的正确,却又因为这份灵感过于颠覆以往的常识,所以一直都在反对。
因为科学家要的是严谨,而不是靠突如其来的灵感。
所以,吸引力法则学说讲的究竟是什么?
它讲的是当你能量调对的时候,你会吸引到正确的人事物时空以正确的排列组合凑在一起,而你又正好踢出临门一脚。
而当你能量不对的时候,你在不利于你的形势下采取行动,你就算努力到位,方法够对,你要么徒劳无功,要么事倍功半。
如图所示:吸引力法则学说讲的就是当你调对能量后,在对的形势下采取对的行动。那么你将会得到你所要的一切。
而这个行动,通常是很轻松,很容易的,也是独属于你的风口,你的机会。
https://pic2.zhimg.com/80/v2-5e4a212757e21dd16d7276356ded028f_720w.jpg而日常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能量调对,去吸引到独属于自己的形势?参考该网站的《吸引力法则的简单哲学—宇宙没有意外》里面有很多很实在的内容,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庞大,不好搬运。
长话短说,吸引力法则简单来讲就是:
一个导航:情绪导航
两个面向:凡是都有两面,凡想都有量念
三大定律:创造定律,吸引定律,放任定律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愿望都有着自己的频率,我们目前的生活也反应我们主要的振动频率。情绪反应的是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念头的思绪,它是一个指针。
通过情绪你可以清晰的知道你离你的愿望究竟是近了?还是远了?当你感觉很好,并且越来越好的时候,你就是在不断靠近你的愿望。当你感觉很糟,并且越来越糟的时候,你就是在远离你的愿望。
这种感觉是每个当下的及时反馈,随着念头的升起而升起。
在具体场景中如何应用,我有回答过一篇知乎,欢迎点过去,进行阅读
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吗?www.zhihu.comhttps://pic1.zhimg.com/v2-f95f6f7b2f9868ad8a3e3c45bf56c0a0_180x120.jpg
页:
[1]